一、经文阅读
诗111篇 赞美耶和华
诗111:1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!我要在正直人的大会中,并公会中,一心称谢耶和华。
诗111:2 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;凡喜爱的都必考察。
诗111:3 他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;他的公义存到永远。
诗111:4 他行了奇事,使人记念;耶和华有恩惠,有怜悯。
诗111:5 他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;他必永远记念他的约。
诗111:6 他向百姓显出大能的作为,把外邦的地赐给他们为业。
诗111:7 他手所行的是诚实公平;他的训词都是确实的,
诗111:8 是永永远远坚定的,是按诚实正直设立的。
诗111:9 他向百姓施行救赎,命定他的约,直到永远;他的名圣而可畏。
诗111: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;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。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!
诗112篇 义人之福
诗112:1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!敬畏耶和华,甚喜爱他命令的,这人便为有福!
诗112:2 他的后裔在世必强盛;正直人的后代必要蒙福。
诗112:3 他家中有货物,有钱财;他的公义存到永远。
诗112:4 正直人在黑暗中,有光向他发现;他有恩惠,有怜悯,有公义。
诗112:5 施恩与人、借贷与人的,这人事情顺利;他被审判的时候要诉明自己的冤。
诗112:6 他永不动摇;义人被记念,直到永远。
诗112:7 他必不怕凶恶的信息;他心坚定,倚靠耶和华。
诗112:8 他心确定,总不惧怕,直到他看见敌人遭报。
诗112:9 他施舍钱财,周济贫穷;他的仁义存到永远。他的角必被高举,大有荣耀。
诗112:10 恶人看见便恼恨,必咬牙而消化;恶人的心愿要归灭绝。
经文背景:111与112篇是姊妹篇,在长短和体裁、内容方面都相似,前后呼应,且都属智慧诗,字母诗,又被称为离合体诗;111篇思想上帝的作为,112篇思想属上帝之人的福气。本诗作者不详,可能都出自同一位作者。为逾越节、五旬节、住棚节等节期而写。
经文段落
主题 | 111思想神的作为 | 112义人返照上帝形象及他的福气 | ||||
经文 | 1-3 | 4-8 | 9-10 | 1-3 | 4-8 | 9-10 |
核心 要点 | 祂的公义永远长存 | 满有恩典怜悯,祂永远记念自己的约 | 祂的约与美永远长存 | 效学上帝的义人后代强盛、公义永存 | 义人爱心被悦纳,被永远记念 | 义人的仁义到永远,仇敌必会咬牙。 |
阅读并理解经文内容后,保持沉默几分钟,让上帝说话。回答这个问题:“本章经文中哪节经文或哪个词最让我感动”?
三、经文默想 对照个人默想,应用在今天的生活中
1、喜爱上帝的作为(111:2):什么是上帝作为,我们需揣摩而得:“世人凭着骄傲的心喜爱华贵的大厦,因自己的建筑而夸耀得意。但是上帝把亚当安置在花园中。这花园就是他的家。”《开朗的宗教》 当人类离开伊甸园,一个鲜明的对比也出现了:“上帝的儿子们” 似乎更倾向于居住在贴近自然、简朴的环境中;“人的儿子们” 则掌握了各样技术技能,发展起城邦,展现出强大的世俗成就。思考总结这两种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。这些信息对我们理解何为“真正的价值”、何为“值得喜爱”与“值得揣摩”(111:3-9),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
2、行善不可丧志(112篇):诗人指出敬畏神的人是有福的(1),诗人都罗列有哪些福气(2-10)?6-8节用三个「不」来形容义人,这对他行善的心志起了什么作用?本篇在哪些方面促进你行善?
四、(进阶选答)圣经问题
1、诗111:5 节为什么先提“赐粮食”,再提“记念他的约”?这两者有什么关系?
诗篇111:5节说:“他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,他必永远记念他的约。”。这一节经文先提到“赐粮食”,再提到“记念他的约”,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。
赐粮食与神的供应:神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,表明神是供应者,祂不仅在物质上供应人的需要,也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。这与圣经中多次提到的神的供应有关,如诗篇34:9-10、以赛亚书33:16、马太福音6:26-33等,都强调神会养活人。
记念他的约:神不仅供应物质,还“永远记念他的约”。这表明神的恩典和信实是持续的,祂与人所立的约是永远的,不会改变。诗篇105:8、106:45、但以理书9:4等都提到神记念他的约,表明神的信实。
两者的关系:赐粮食是神供应的外在表现,而记念他的约是神信实的内在本质。神的供应(赐粮食)是祂信实的外在表现,而记念他的约则是神信实的内在本质。神的供应和信实是相辅相成的,神的供应是祂信实的体现,而祂的信实则确保了供应的持续性。
2、诗112:5节为什么一个“施恩与人、借贷与人”的好人,反而需要“诉明自己的冤”?
SDA注释“被审判”:希伯来语是mishpat,“决定”,或者“判断”。义人所表现的是良好的判断力。
一个“施恩与人、借贷与人”的好人,并不需要“诉明自己的冤”。而根据希伯来原文,这节经文要表达的是这位义人“以公正和审慎的态度管理自己的事务”,这正是他蒙福的品格之一。
以下是详细的分析:
a. 问题的核心:翻译的差异
问题的根源在于和合本(我们手里的圣经版本)与其他译本在翻译上的巨大差异。
和合本 : “施恩与人、借贷与人的,这人事情顺利.他被审判的时候,要诉明自己的冤。”
这个翻译描绘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画面:一个好人反而需要上法庭为自己辩护。
英文标准版 (ESV): “It is well with the man who deals generously and lends; who conducts his affairs with justice.”(施恩与人、借贷与人的,这人便为有福。他凭公正处理自己的事务。)
新国际版 (NIV):*“Good will come to those who are generous and lend freely, who conduct their affairs with justice.”(福乐必临到那些慷慨施恩、自由借贷的人,他们以公正处理事务。)
中文标准译本 (CSB): “恩待他人、富有同情、借给人的人,多么有福!他处理自己的事务公正合理。”
思高译本: “乐善好施的人必蒙受祝福,以正义处理自己的事务。”
可以看到,绝大多数现代译本都支持第二种理解,即“以公正/正义处理事务”。
b. 上下文逻辑分析(为什么“以公正处理事务”更合理?)
将第5节放回整篇诗篇的上下文中看,逻辑就非常通畅了。
诗篇112篇的主题是歌颂和描述“敬畏耶和华、遵行他命令”的义人及其蒙受的福气。
第5节前半句:“施恩与人、借贷与人” —— 这是描述义人对外的品格:他慷慨、仁慈、乐于助人。
第5节后半句(按现代理解):“以公正处理自己的事务” —— 这是描述义人对内的品格:他不仅对外人好,在管理自己的产业、家庭、生意时,也同样秉持公正、审慎、智慧的原则(正如SDA注释所说的“良好的判断力”)。
这样,第5节就描绘了一个完整且平衡的义人形象:他对外慷慨仁慈,对内公正精明。他的“施恩”和“借贷”不是无脑的挥霍,而是建立在智慧管理的基础之上的。这使他能够长久地维持善行,并因此蒙神赐福,家族兴旺(参见后续经文)。
3、为什么义人的“施舍”能存到永远(诗112:9)?
义人的施舍之所以能“存到永远”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:
a. 施舍的本质:一种“撒种”的属灵原则
经文中的“施舍”在希腊文原文中意为“分散”(如太6:1中的“施舍”),比喻为撒种的行为。义人对穷人的慷慨如同农夫将种子撒在田里,看似暂时“分散”资源,实则孕育永恒的生命果实(参林后9:6-10)。这种给予不是消耗,而是投资于上帝的国度,其属灵效益会持续生长。
b. 超越物质层面的永恒价值
物质财富是暂时的,但施舍所承载的仁义却具有永恒性。义人的施舍是上帝公义与慈爱的实践(太6:1),它不仅满足人暂时的需要,更传递属天的价值。这种“仁义”在上帝眼中被纪念,成为“积攒财宝在天上”的见证(太19:21)。
c. 上帝永恒的记念与奖赏
上帝亲自承诺永不忘记义人的善行(来6:10)。施舍的效应可能肉眼不可见,但其属灵影响力会持续扩散:
对受助者:一次慷慨可能改变一个家庭或群体的命运,甚至引领人认识上帝;
对后世:善行的榜样可能激励后代持续行善(如太26:13中马利亚的膏抹被永远传扬);
对永恒:上帝必按他的应许奖赏义人(林后9:9-10)。
d. 与基督救赎的关联
新约中“如经上所记”的引用模式(如林后9:9直接引用诗112:9)表明,义人的施舍是基督救恩的预表。基督道成肉身、舍己牺牲,正是终极的“分散”(约3:16),带来永恒的救赎。我们的施舍是参与基督的奉献,因此被纳入上帝永恒的计划中。
所以,施舍作为义人生命的自然流露,义人的施舍不是机械式的慈善,而是源于对上帝的信心和对他人的爱(诗112:4-8)。这种生命特质本身便是永恒的——因为“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,惟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。
★★记录今天你结合以上默想内容的个人经历,在小组中分享(若有)。
经文祷告
主啊,我称谢你,因你大能作为本为大(111:2),你以信实公义施行救赎,你的名圣而可畏(111:9)。求你使我敬畏你的心日益加深(112:1),效法您在黑暗中成为发光者(112:4),
心坚定不惧环境,倚靠你而不动摇(112:7-8)。赐我慷慨之心,乐于施恩与人(112:5、9),
使我行善不因凶信退缩,因信你的公义存到永远(112:3、6)。奉主耶稣名求,阿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