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经文阅读
诗107篇 颂赞上帝的良善
诗107:1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,因他本为善;他的慈爱永远长存!
诗107:2 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,就是他从敌人手中所救赎的,
诗107:3 从各地,从东从西,从南从北,所招聚来的。
诗107:4 他们在旷野荒地漂流,寻不见可住的城邑,
诗107:5 又饥又渴,心里发昏。
诗107:6 于是,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;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,
诗107:7 又领他们行走直路,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。
诗107:8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;
诗107:9 因他使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,使心里饥饿的人得饱美物。
诗107:10 那些坐在黑暗中、死荫里的人被困苦和铁链捆锁,
诗107:11 是因他们违背上帝的话语,藐视至高者的旨意。
诗107:12 所以,他用劳苦治服他们的心;他们仆倒,无人扶助。
诗107:13 于是,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;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。
诗107:14 他从黑暗中和死荫里领他们出来,折断他们的绑索。
诗107:15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;
诗107:16 因为他打破了铜门,砍断了铁闩。
诗107:17 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。
诗107:18 他们心里厌恶各样的食物,就临近死门。
诗107:19 于是,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;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。
诗107:20 他发命医治他们,救他们脱离死亡。
诗107:21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。
诗107:22 愿他们以感谢为祭献给他,欢呼述说他的作为!
诗107:23 在海上坐船,在大水中经理事务的,
诗107:24 他们看见耶和华的作为,并他在深水中的奇事。
诗107:25 因他一吩咐,狂风就起来,海中的波浪也扬起。
诗107:26 他们上到天空,下到海底;他们的心因患难便消化。
诗107:27 他们摇摇幌幌,东倒西歪,好象醉酒的人;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。
诗107:28 于是,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,他从他们的祸患中领出他们来。
诗107:29 他使狂风止息,波浪就平静。
诗107:30 风息浪静,他们便欢喜;他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。
诗107:31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。
诗107:32 愿他们在民的会中尊崇他,在长老的位上赞美他!
诗107:33 他使江河变为旷野,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,
诗107:34 使肥地变为碱地;这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。
诗107:35 他使旷野变为水潭,叫旱地变为水泉。
诗107:36 他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,好建造可住的城邑,
诗107:37 又种田地,栽葡萄园,得享所出的土产。
诗107:38 他又赐福给他们,叫他们生养众多,也不叫他们的牲畜减少。
诗107:39 他们又因暴虐、患难、愁苦,就减少且卑下。
诗107:40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,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。
诗107:41 他却将穷乏人安置在高处,脱离苦难,使他的家属多如羊群。
诗107:42 正直人看见就欢喜;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。
诗107:43 凡有智慧的,必在这些事上留心,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。
二、圣经研究
经文背景:诗107篇是诗篇第五卷的起首篇。在文学上属诗歌艺术的颠峰之作。其结构独特,显然是为了启应吟唱。每一段均成对称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明确,但根据诗篇107:2-3的描述,它可能是在被流放或囚禁后回归时所作。
经文段落
经文 | 107:1-3 | 107:4-32 | 107:33-42 | 107:43 |
段落 | 引言与呼召 | 困境与拯救 | 神的主权与智慧 | 结语与智慧劝勉 |
核心 要点 | 设定全诗基调——赞美上帝的救赎之爱。明确赞美的主体是经历过上帝拯救的人。 | 1、旷野迷途者被拯救 (4-9节) 2、囚禁在黑暗中的人被拯救 (10-16节) 3、因罪患病濒死者被拯救 (17-22节) 4、海上遇险者被拯救 (23-32节) | 将前面具体的救赎事例提升到上帝掌管自然、历史、社会秩序的主权层面,强调祂的公义和智慧。无论环境如何逆转,信靠上帝的人终将见证祂的恩典。 | 总结全诗,呼吁读者(听众)不仅是被动地听故事,更要主动地“留心”和“思想”前面所描述的上帝的作为和祂长存的慈爱。 |
阅读并理解经文内容后,保持沉默几分钟,让上帝说话。回答这个问题:“本章经文中哪节经文或哪个词最让我感动”?
三、经文默想 对照个人默想,应用在今天的生活中
诗篇107:4-32节的重复模式:四个场景使用几乎相同的结构:困境-呼求-拯救-感恩呼召,来强化主题。
a.对照困境:诗篇中四种代表了人类普遍经历的困境、祸患(迷失、被囚、疾病、自然灾难/人生风暴),表明上帝的救赎适用于所有在祸患中呼求祂的人。你生命中是否有感到迷失方向、心灵枯竭、或处于病患……你是否正在经历祸患/属灵困境吗?若有,正在经历哪种“祸患”?
b.直面呼求:在/曾在困境时,你更多依靠自我挣扎,还是真正向神发出绝望中的呼求?你的哀求是否真诚?上帝应允哀求者(6,13,19,28节),这对你的祷告生活有何挑战?
c.辨认拯救:过去经历中,上帝曾用哪些意想不到的方式救你脱离困境?(即使当时未察觉)在今日的困境里,上帝如何为你开路/解绑/医治/平静风浪?
d. 活出感恩:诗人呼吁以感谢为祭(8、15、22、31节),这除了口头赞美,还要用具体行动(如:服事他人、奉献资源、写下见证)回应神的拯救(回顾98篇默想题1“我的新歌”)。32节强调感恩的公共性和传递性(在“会中”和“长老会议中”称谢):教导我们要主动地分享上帝的作为,使感恩成为祝福他人的管道。找到一个机会、在聚会时、在小组中见证、赞美上帝的救恩。(感谢您在小组中的见证,这将使神得荣耀,也使你亲爱的弟兄姐妹得着益处)
四、(进阶选答)圣经问题
1、为什么强调人必须在苦难中“哀求”上帝(诗107:6,13,19,28),上帝才施行拯救?
a. 显明人的悔改与谦卑
四次重复“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”强调人必须承认自己的无助(如迷途、被囚、患病、风浪),主动转向神。哀求代表放下自我倚靠,承认“救恩唯独出于耶和华”,因为“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”。
诗篇中,他们“因违背神的话”受罚(11节),“因罪孽”受苦(17节),哀求表明认罪归正(参 代下7:14)。
b. 建立神人关系的互动模式
神的慈爱是守约之爱,但约要求人主动寻求神(申4:29-30)。哀求是履行约中责任——承认神是唯一拯救者(参 耶29:12-13)。
神要求人用信心回应祂的应许,哀求正是信心的具体表现。
c. 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平衡
神虽预知人的需要,但仍要求人主动祈求,因祷告是神定意的施恩管道。
哀求不是“换取”拯救的条件,而是神所设立的恩典之约的回应方式——显明人的悔改、信心与倚靠,使救恩归荣耀于神。
2、为什么四次重复“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”(诗107:31 )?
参考SDA注释:
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:这里,诗篇作者从内心迸发出充满激情的呼吁,召唤所有的人和他一起赞美救赎者。当我们回顾上帝把我们从罪的奴役中解救出来的时候,如果我们不一起赞美并感谢那为我们行了如此奇妙大事的上帝,我们定会是忘恩负义的人。
不禁反思,人为什么不赞美称谢这样一位医治者,赐生命者和上帝呢?上帝为人做了这么大的事,人居然对他的慈爱和怜恤如此忘恩负义,真是令人难以理解。当主耶稣行走在巴勒斯坦平原上,到处医治各种的疾病的时候,经常遇到忘恩负义而卤莽的待遇。他问: “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么,那九个在那里呢?”在那些被治愈的长大麻疯者中只有一个回来感恩,而且还是一个撒玛利亚人(路17:15-18)。
重复的强调我们能看出:
1.重复呼吁表明:无论何种困境,神皆施拯救,故万民都当称谢。
2. “慈爱”指神守约的信实(出34:6-7)。四次重复强调:拯救非因人的功劳,乃因神的守约之爱(申7:7-8); 神的慈爱是持续不断的(“永远长存” 1节),需不断被铭记。
3. 每次拯救后立即呼吁赞美,表明感恩是救赎的必要环节,引导会众在敬拜中轮流回应(如圣殿唱诗时的启应)。
4. 重复呼吁旨在: 激发群体传扬神的作为(代上16:8-9); 为后代存留救恩见证。
★★记录今天你结合以上默想内容的个人经历,在小组中分享(若有)。
五、经文祷告
主啊!我好像在旷野迷途,在迷途中耗尽心力,目标模糊。虽然前路迷茫。但求你为我开条出路,并赐我清晰的方向。在罪恶洪流与风暴里,求你平静我内心的惊惶。求你使我灵魂苏醒,在劳碌中寻见你所赐的安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