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经文阅读
诗133篇 弟兄相爱颂
大卫上行之诗
诗133:1 看哪,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的善,何等的美!
诗133:2 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,流到胡须,又流到他的衣襟;
诗133:3 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;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,就是永远的生命。
二、圣经研究
经文背景:诗133篇是大卫所写的一首上行之诗,称赞弟兄和睦之福的美妙短诗。这种景象是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过节聚集而达成的特性。大家为了朝见上帝,一同前往耶路撒冷时的情景,在这种场合中充满和谐与弟兄友爱的气氛,人可以随便住,随便吃,和睦同居,非常亲热,大卫想到自己的家庭,兄弟间不和睦,他的长兄以利押轻看他(撒上17:28节),又看看自己的儿子不和睦,心中有感:在这个世界上肉身的兄弟真很难和睦(雅各和以扫,雅各的儿子们),只有在主里的合一才是真正的和睦。这种和睦友爱也是预示将来在天国时得救圣徒喜乐相聚、永远相交的美好愿景。
段落 | 弟兄和睦的美善 |
经文 | 1—3节 |
核心 要点 | 诗人把兄弟的和睦合一形容为祭司之奉献礼那样珍贵,又如清晨的甘露令人精神振奋。 |
阅读并理解经文内容后,保持沉默几分钟,让上帝说话。回答这个问题:“本章经文中哪节经文或哪个词最让我感动”?
三、经文默想 对照个人默想,应用在今天的生活中
1、和睦同居的美善(1节)诗人大卫称赞弟兄和睦所带来的恩膏与祝福;然而在现实人际关系中,理想往往与现实总有一定差距;即使在教会的团契生活中,也不免有不和睦的现象。默想:在教会团契生活中,阻碍和睦合一的因素都有哪些?
主耶稣在与门徒分别时,为门徒代祷(约17章)的重点是什么?为什么?
在与弟兄姐妹相处中,我身上有什么软弱,会影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?
2、膏油与甘露(2、3节) 本篇诗歌以两幅意义深远的图画作为比喻,对于我们如何营造在基督里融洽的教会团契生活,十分具有启发性。头一幅画是以亚伦受膏祭司职份时的情形来描绘;第二幅是以降在锡安山的甘露来形容。默想:这两幅画是如何体现和睦合一的价值?在我的生活中如何发挥“膏油”和“甘露”的功用?
四、圣经问题
诗篇133篇以“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美善”为主题,通过两个生动的比喻(膏油与甘露)和属灵象征,体现了上帝对祂百姓的心意,是信仰共同体蒙福的标志,也预表了属天的合一与平安。作者大卫亲身经历家族纷争(如扫罗的追杀、子女相残),更深刻体会到和睦的弥足珍贵。具体可从两个层面理解:
象征美好恩膏与祝福:“膏油”象征圣灵的恩赐与祭司职分的圣洁。油从头顶流至衣襟,代表神的恩典丰盈满溢,渗透全体会众,使他们在神面前合一。“甘露”在古以色列文化中是上帝赐下丰年、滋养生命的恩典象征。弟兄和睦如同甘露,能让信众得享上帝的同在与赐福,带来生命的滋养与兴盛;这种从上帝而来的和谐本身就是“美善”的体现。
成就上帝心意与见证:上帝的计划中,信徒彼此相爱、和睦同居,是对外见证祂爱的关键,约翰福音13:35说“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”。这种和睦打破分歧,彰显上帝的合一属性,因此被视为“何等美善”,是符合上帝旨意的生命样式。
2、和睦是否等于没有冲突?在面对真理和正义问题时,如何平衡“和睦”与“坚持真理”?
“和睦同居”不等于没有冲突,它的核心是在差异或矛盾中追求彼此契合、以善相待的关系,而非无原则的表面和谐。
在面对真理与正义问题时,平衡“和睦”与“坚持真理”可遵循以下原则:
(1)以真理为根基:和睦的前提是不背离核心真理与正义,若为了表面和平妥协原则,这种“和睦”失去了本质意义。例如面对不公时,沉默的“和睦”,实则是对不义的纵容,而非真正的和睦。
(2)以善意为态度:坚持真理时,需避免用指责、攻击的方式;而是以尊重、包容的姿态沟通。如同“用温柔的心劝戒”,既明确立场,也顾及对方的感受与关系,避免因态度不当引发不必要的对立。
(3)区分“问题”与“人”:针对具体的真理分歧或正义议题本身表达观点,而非否定对方的人格。聚焦问题的解决,而非陷入对人的论断;使“坚持真理”的目的是寻求共识、维护正义,而非破坏关系。
★★记录今天你结合以上默想内容的个人经历,在小组中分享(若有)。
五、经文祷告
亲爱的天父,感谢您从万民中拣选我,使我蒙恩成为神的儿女;成为神家中的一员;让我们每一个神的儿女在这个属灵的家中享受被爱拥抱的快乐,也学习付出爱的责任;使我们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被建造,直到我们成为您荣耀国度美好的见证。主啊!但我们也深知自己的软弱,我们旧生命里的败坏,常常使我们顺从肉体,以致我们的生活不自觉成为别人的绊脚石,使属灵家合一的见证受到亏损;求主赦免我们一切的亏欠,除去我们一切的恶欲;帮助我们生活成为与人和睦的盐,见证您的荣美!奉主耶稣圣名,阿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