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读经】20250916 诗篇131篇

2025-09-16

一、经文阅读


131 谦卑靠主

上行之诗

诗131:1 耶和华啊,我的心不狂傲,我的眼不高大;重大和测不透的事,我也不敢行。

诗131:2 我的心平稳安静,好象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;我的心在我里面真象断过奶的孩子。

诗131:3 以色列啊,你当仰望耶和华,从今时直到永远!


二、圣经研究

经文背景诗篇131篇的创作背景主要围绕大卫的个人经历和信仰表达展开。根据多篇文献的描述,这首诗是大卫在年轻时所写,当时他尚未登基,仍在扫罗王的宫廷中,或受扫罗迫害。一般认为,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有人诬陷大卫,说他有谋反之心,企图夺取王位,图谋篡权。大卫对此表示自己如同断奶的婴孩一样纯洁,从未有过这样的野心。他向神申诉自己的清白。诗篇131篇表达了大卫在面对政治压力和诬陷时的谦卑与信靠。

经文段落   

经文

131:1

131:2

121:3

主题

谦卑

心境

劝勉

核心

要点

1、心态谦卑

2、目光谦卑

3、行为谦卑

1、状态描写

2、生动比喻

1、劝勉对象

2、劝勉内容

3、劝勉时限

阅读并理解经文内容后,保持沉默几分钟,让上帝说话。回答这个问题:“本章经文中哪节经文或哪个词最让我感动”?


、经文默想    对照个人默想,应用在今天生活中

1、真谦卑:阅读诗131:1结合大卫的经历(撒上16:13-23、24:6、26:9,撒下16:11-14、24:10-14等),分析谦卑对神、对人的表现,理解谦卑的含义。


回想你生命中,自觉表现得谦卑或努力维持风度的时刻。那种状态下的内心真实感受是什么?你认为,外在的修养与内在被破碎后产生的谦卑,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?分享一个你在谦卑方面的经历。(怎么转折的,怎么表现的?有什么结果?)


2、诗131:2: “我的心平稳安静,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;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。”“断过奶”的深刻含义,这是默想的中心。从与母亲(上帝)的关系角度来看:一个未断奶的孩子爱母亲,主要是因为母亲是食物的来源。他的爱带有功利性和索取性。一旦得不到,就哭闹不安。而断过奶的孩子,他来到母亲怀里,动机变得纯粹——就是为了母亲自己,为了亲密、拥抱、安全和爱。他不再因饥饿而焦躁,可以在母亲怀中安然入睡。

请用你自己的话说明上述两种(断过奶与未断奶)与上帝的关系有怎样的不同?我们与神的关系在哪一阶段?为什么断过奶之后与上帝的关系更好?


(进阶选答)圣经问题

1.大卫不敢行重大和测不透的事,这是一种愚昧的逃避,还是一种真正的智慧?这与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;寻找,就寻见”(太7:7)有无矛盾?

答:这不是矛盾,而是区分了“两种领域”和“两种心态”。大卫的“不敢”是真正的智慧,与耶稣的“祈求”命令完全相容,且相辅相成。

(1)领域不同:我的领域 vs 神的领域

“不敢行重大测不透的事”

英皇译本:重大和对我来说太高的事,我也不敢行

思高译本:伟大惊人的事,我不想干,超过能力的事,我不想办。

对於那些他永远无法理解的事,干不了的事,他把理解的能力归功於神。这些事只有神能掌管、决定结果、并为之负责。

大卫智慧的表现:不敢行。例如:僭越神设立的权柄(如大卫不敢杀扫罗)、凭血气强行实现神的应许(如亚伯拉罕娶夏甲生以实玛利)、操纵他人或环境来达成自己的目的。

大卫活出了对神主权的敬畏,表显了智慧,并带有界限感。

“你们祈求就给你们” 指的是我们在神所赐的管家职分和身份内,凭信心向祂求告。

例如:为生活的需用、为智慧、为病人的医治、为传福音的勇气祷告。这是神邀请我们参与祂工作的途径,是信心的操练。

(2)心态不同:倚靠自我 vs 倚靠神

大卫的“不敢”,其心态是降服。意思是:“神啊,这事太大太复杂,远超我的能力和权柄,我放手交给祢,我不靠自己硬来。”

耶稣的“祈求”,其心态是依赖。意思是:“神啊,我承认我一无所有,我一无所能,所以我来到祢面前,求祢来成就。”

结论:两者毫无矛盾。“不敢行”是划清界限,停止自己的挣扎;“祈求”是站在界限之内,主动支取神的应许和资源。 一个智慧的人,正是同时活出这两种姿态:在神的主权前谦卑降服(“不敢”),在神的应许前大胆祈求。


2.大卫的“平稳安静”是一种需要努力达到的属灵成就,还是一种当我们停止努力降服信靠时自然进入的状态?这与“竭力进入安息”有无矛盾?

答:这并不矛盾,因为这其中“努力”或“竭力”的对象,不是“制造安息”,而是“停止挣扎,选择信靠”。这是一种“被动的主动”,是信心的核心奥秘。

(1)“平稳安静”的本质是“信靠的结果” 诗篇131篇的图画非常清晰:孩子的安息不是他自己努力“做”出来的,而是他停止哭闹、选择依偎在母亲怀中后“自然进入”的状态。这种安息是关系带来的副产品,而非自我修养或修行的产物。 因此,“平稳安静”本身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;信靠那位让我们安息的神,才是我们“努力”的方向。

(2)“竭力进入安息”的真正含义 “竭力进入那安息”(来4:11)这节经文,正是在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关系。

“竭力”的对象是什么? 上下文告诉我们,是谨防不信的恶心,是持定所承认的道,是让神的道刺入剖开(来4:11-12)。换句话说,这种“竭力”是一种 “主动的降服” 。

这是一种怎样的“竭力”? (比喻仅供参考)就像一个人深陷流沙,他最大的“努力”不是疯狂挥舞手臂,而是停止挣扎,完全放松,仰面躺下。这个“停止”和“躺下”的动作,违背他一切自救的本能,需要巨大的意志力(即“竭力”)去选择信靠“浮力原理”。

同样,属灵的“竭力”是:

竭力地停止:停止靠自己的行为称义,停止靠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。

竭力地抓住:抓住神的应许,选择相信祂的话胜过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环境。

竭力地转向:在焦虑袭来时,竭力地将目光从难题转向神自己。

两者完美融合。“平稳安静”是当我们通过“信靠”这个“竭力”的动作,与安息的源头——神——连接时,自然流淌出来的生命状态。 我们的“工作”(竭力)就是“信”(约6:29)。我们竭力地去信,然后安息便作为礼物临到我们。我们不是制造安息的工人,而是接收安息的孩子。

总结:

就今天的两个问题,他们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,而是“both/and”(既是…也是…)的完美整合。

我们既大胆祈求,也不敢妄为。(在信心中依赖,在敬畏中降服)

我们既竭力进入,也平稳安息。(竭力地信靠,自然地安息)


★★记录今天你结合以上默想内容的个人经历,在小组中分享(若有)。


五、经文祷告

亲爱的主啊,我来到面前,承认我的心常常狂傲,我的眼时常高大,我承认我常为自己筹划许多重大测不透的事,以致失去了内心的平安。求赦免我,救我脱离那虚荣的野心和自我的挣扎。主啊,我愿像断过奶子在你怀中。帮助我不再仅仅因祢的恩赐而寻求祢,而是渴慕祢自己。愿我的心在的怀抱里得享真正的平稳安静,因的同在而全然满足。我将一切的忧虑和重担交托在手中。   (你的名字) 啊,当仰望耶和华!从今时直到永远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。阿们。


写评论...